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

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

小資料

  • 小說是「愛,九把刀」的最新小說,當年在台灣雜誌HERE連載。
  • 執筆時,同名電影在港票房已超過五千萬,有望成為香港最賣座的華語電影。
  • 女主角沈佳儀,在電影中為沈佳宜。

 開首一句

「故事,應該從那一面牆開始說起。」

感想

九把刀的小說給我的印象是,想像力第一,創意第二,文筆第三。首部作品《語言》(印刷本名為《〔恐懼炸彈》)將九把刀對社會的看法,包裝於令人驚嘉的情節和利落的文字,其後作品亦有類似模式。

 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(下稱那些年)呢﹖想像力﹖不高。創意﹖不高。文筆﹖亦不高。

這麼說,那些年是否本爛書,不值一看﹖亦不盡然。

那些年是本自傳小說,述說主角柯景騰(即九把刀的本名)由國中三年級至大學八年間,一直喜歡同學沈佳宜。由於同儕間亦有多人喜歡沈佳儀,於是柯景騰用盡一齊辦法,務求嬴得沈佳宜,卻由種種誤會而不得已。

故事並不特別,但九把刀用近乎自白的文字寫出,就像一位老朋友分享往事。小說不時爆出九把刀式的豪情壯語,令人莞爾:

人生沒有意外,我一向堅定信仰這點。(頁120)

 如果愛情不能使一個人變成平常不會出現的那一個人,那麼愛情的魔力也未免太小了……不是我們日夜祈手禱盼的,那種夠資格稱為愛情的愛情。(頁164)

小說以真人真事為本,部分讀來更似流水帳,少了九把刀小說那份巧思。作弄小學生及舉辦九刀盃比賽等部分惹笑情節,初讀有趣,但卻淡化整本小說,有些為寫而寫。反而每節末,卻有九把刀寫作時對當時生活的評語,則更有意思。

小說描述的愛情很純,男女都不講金錢不講肉體,用九把刀的語言說,是白得像打了燈的鮮奶。電影版在香港大受歡迎,或許就因為這種愛情經已在香港蕩然無存。

雜項

書題意義:我們一起追的女孩,指的當然是沈佳儀。

寫得好:初段寫柯景騰坐在沈佳儀前邊,感情真摰,有實感。每章末的評語或許較小說本身更有趣。

寫得差:九把刀式的豪情壯語並非人人接受。部分情節與九把刀作品有關,未看過的讀者必定一頭霧水。

與電影的差別:我未看過電影版。與看過的友人討論後,得知電影版多了勃起這角色,以及平行空間這情節。

總結:想看九把刀的小說,第一本不宜讀《那些年》;這是本寫給書迷的小說。


2 則留言:

  1. 小說是「愛,九把刀」的最新小說,當年在台灣雜誌HERE連載 <--- 即係當年定咩?

    我都會覺得係 fan-only

    回覆刪除
  2. @深靈,寫漏了,「愛,九把刀」是一系列九把刀的愛情小說。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是由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六年連載。

    回覆刪除